編者按:政務微博主要指代表政府機構和官員的、因公共事務而設的微博,用于收集意見、傾聽民意、發布信息、服務大眾的官方網絡互動平臺。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林綱在《傳媒觀察》2019年12期發文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政務微博在蓬勃發展的同時,由于部分政務微博缺乏系統有效的管理,仍存在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現象,這些嚴重影響了政務微博互動功能的實現。
本文所研究的政務微博語篇是狹義的語篇概念,僅限于政務微博中的文本部分。本文的語料來源于2018年8月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人民日報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中政務微博影響力排行前十的全國十大中央機構微博2018年11月29日所發布的信息。我們從這十個政務微博的官方平臺上獲取所有的符合時間條件的政務微博語篇,其中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35篇,微博“共青團中央”17篇,微博“中國消防”15篇,微博“中國反邪教”33篇,微博“中國天氣”20篇,微博“中國長安網”24篇,微博“共青團中央學校部”21篇,微博“中國政府網”12篇,微博“中國氣象科普網”20篇,微博“最高人民檢察院”37篇,共計234篇,研究對象都是來源于網絡的第一手資料。
一、政務微博語篇言語行為的構成性規則
(一)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特有的構成性規則
通過對上述234篇政務微博語篇言語行為的考察,我們發現政務微博語篇言語行為的構成性規則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1.政治性規則。政務微博的言語行為具有很強的政治性?,F在部分政務微博為了增加點擊量,一味發布各種心靈雞湯、表情包式的微博信息,言語行為的目的性不強。同時,任何政務微博言語行為都應該遵守倫理道德,特別是對生命的尊重。在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政務微博作為代表政府發聲的一個平臺,更應該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恪守倫理底線。
2.話語權規則。政務微博言語行為中的說話人只能是黨政機關和相關公務人員,任何其他個人和單位無權發布政務微博。因此,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話語權是有所限制的。在話語權特定的前提下,政務微博是具有開放性的社會工作,政務微博必須發布在諸如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開放的微博平臺,那些即使內容相同,但是沒有在開放的媒介傳播的信息就不能稱作是政務微博。同時,由于政務微博的政治屬性,其傳播媒介也有一定的約束,只能是經過相關部門機構認定的官方政務微博平臺才能發布。因此,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傳遞媒介需要選定適宜的媒介。
3.互動性規則。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政民互通,這就意味著政務微博不能僅僅是政府主導,應該是政府和民眾共同推動。但是現在很多政務微博只是單向地做信息的傳導者,不注重與網民的互動,這就有違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本質目的。
4.時效性規則。時效性是政務微博作為信息互動的言語行為的又一大特征。政務微博傳遞相關政府部門決策意見必須準確及時,否則將會影響相關決策的實施。同時在傳遞民眾心聲時也應注重時效性,否則一旦民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會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5.客觀真實規則。政務微博代表著政府發言,是輿論的風向標,其言語行為的內容必須是客觀真實的,不能像一些普通微民一樣對謠言缺乏分辨力甚至肆意傳播未徑證實的信息。除此之外,政務微博言語行為必須客觀,不能帶有編撰者的個人主觀情緒。因此,政務微博言語行為在內容上必須是客觀真實的。
(二)存在的問題
一種言語行為的問題首先就是是否遵守這一言語行為的構成性規則的問題。以上五種規則決定政務微博語篇行為的成功實施。這五種構成性規則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其中政治性規則、互動性規則和內容的客觀真實規則相對更為重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現階段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主要問題也就最可能存在于這些方面。通過對上述234篇政務微博語篇的考察與整理,我們發現我國政務微博語篇言語行為在構成性規則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就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政治性規則而言,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部分政務微博語篇的言語行為與其政治目標不一致,經常發布一些與相關部門、政策法令無關的信息。例如:
(1)TED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新浪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2018年11月29日 00:02)
(2)你可能真的關注了一個美食博主 但是沒辦法呀,冬天到了,就是要養膘過冬……下班甜品,走起。
(新浪微博“中國氣象”2018年11月29日11:28)
雖然諸如此類的美食、健身、實用微博可以引起網民的共鳴,但是如果出現頻率過高,就會影響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語旨目的,有違其政治性規則。
就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互動性而言,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許多政務微博只報道相關政策法規,做上級政務微博網站、政府新聞網站或名家言論的“搬運工”,有的甚至對網民的帖子惡語相向。而有些政務微博則拘泥于自身的職能,沒有創新,不能實現更好互動。例如“中國天氣”政務微博在2018年11月29日這一天發布的幾乎都是天氣預報,這使得受眾很難有互動。如何使政務微博引起受眾的共鳴與互動,是當前政務微博編撰者急需考慮的。
在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客觀真實方面,具體的情況還有待商榷。在內容真實方面,由于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有時出于政務微博的時效性規則,一開始發布的信息可能存在不準確的現象,如果后期做到修改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政務微博需要對其過時或失誤的信息發布做及時的修改或者采取即時發布的形式加強其言語行為的準確性。但是在客觀方面,政務微博言語行為仍存在一些問題。雖然政務微博是代表著黨政機關,但有時編撰者會添加進個人的情感價值觀,這就不符合政務微博言語行為的客觀要求。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政務微博言語行為仍存在政治性目標不突出、互動性不到位和言語行為不夠客觀的弊病,亟待有關編撰者的改進。
二、政務微博語篇的言語行為類型
一切語言現象都發端于言語行為,所有的言語行為都是基于一定的言語意圖而展開的,我們根據語力點的不同,認為政務微博語篇言語行為可分為以下幾類:闡述類、指令類、承諾類、表態類、宣告類和詢問類。
(一)闡述類
政務微博中闡述類的言語行為主要目的是政府將自己認為真實的信息傳遞給受眾,根據驅動力的不同,我們將這類言語行為分為主動性闡述和回應性闡述:
(3)一圖讀懂丨惡意透支信用卡最新司法解釋要點。
(新浪微博“中國長安網”2018年11月29日14:37)
(4)這是被臟空氣逼急了,投入另一位敵人懷抱了呀//@山月霧
(新浪微博“中國天氣”2018年11月29日11:36)
例3是政務微博平臺主動向網民闡述的言語行為,主要用于向網民發布信息、宣傳政策、說明事理等,執行告知的功能;例4是政務微博對網民的提問所作出的闡述性回應,屬于回應性闡述類的言語行為,這一類的言語行為語力方向多是判斷和說明。
(二)指令類
政務微博指令類的言語行為的語力點是政府試圖讓民眾按照一定的規程去做某事,在政務微博中,指令類的言語行為同樣可以分為主動性和回應性的指令行為。
(5)小心身邊的?;?!
(新浪微博“中國消防”2018年11月29日11:00)
(6)小姐妹們,幫忙把我40米的大刀抬出來@上海市天氣 @蘇州氣象 @連云港氣象 @南京氣象 @揚州氣象
(新浪微博“中國天氣”2018年11月29日11:55)
我們可以把例5理解為:“我建議(提醒)你千萬要小心身邊的?;??!彪m然說話者并沒有將語旨動詞直接顯現出來,但是通過語境,我們不難看出這是表示建議的言語行為。例6中的“小姐妹們,幫忙”等詞可以體現出這是一個表示“希望……做某事”的語旨行為。從上述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務微博指令類言語行為一般表示建議、希望群眾(不)做某事,而表示敦促、命令、責成等強硬的指令行為較少,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通過政務微博平臺與群眾之間搭建的是平等的言語關系,呈現出的言語意圖也應該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三)承諾類
政務微博承諾類言語行為的語力點是使相關機構對某一未來的行為作出某種程度的許諾。這種許諾可以是政府機構主動發出的,也可以是在群眾質疑或是請求下回應的。
(7)為進一步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我們緊緊抓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便民利民惠民的關鍵環節,集中推出便民利民6項措施。
(新浪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2018年11月29日12:39)
(8)公安部今天通報,即日起居民身份證相片可重拍3次,優選滿意相片。
(新浪微博“中國長安網”2018年11月29日16:53)
在例7中“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代表公安部主動許諾推出便民利民6項措施,其語力方向為“保證”。例8“中國長安網”代表公安部承諾身份證照片可申請重拍3次,其語力方向為“允諾”。從這兩例承諾言語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務微博作出承諾時的主語為“我們”或者是單位名稱,而不是“我”,這體現了政務微博是代表政府而不是個人發聲的本質,這也使得政務微博承諾類的言語行為更加慎重。
(四)表態類
政務微博表態類言語行為的語力點是政府表達對一些社會現象或事件的態度或情感??梢允侵鲃訉σ恍┦挛锉響B即主動性表態,也可以是在被詢問態度之后的表態即回應性表態。
(9)孔繁森,永遠值得懷念。
(新浪微博“中國反邪教”2018年11月29日18:30)
(10)為城市“疏通經脈”40年,這對母女是徐州最“臟”美容師。
(新浪微博“中國反邪教”2018年11月29日23:05)
例9與例10都向特定人物表達了“致敬”。通常情況下,態度可以分為兩種:肯定性態度和否定性態度。在政務微博中,我們所見的表態行為多為表達肯定性態度,因為政務微博多傳遞正能量。
(五)宣告類
政務微博宣告類言語行為的語力點是代表政府對某方面事態的變化發出通告。
(11)公安部新聞發言人郭林宣布#公安部新聞發布會#開始,通報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通報公安部集中推出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便民利民六項措施。
(新浪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2018年11月29日11:18)
(12)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新浪微博“中國政府網”2018年11月29日18:34)
例11借助言語實施會議開始的行為,使現實適從于話語,說話人是新聞發言人,具備這樣的資格。例12的語力是“任命和免除”,通過此類行為改變相關事物的狀況和條件 ,因為政務微博代表相應的官方機構,所以符合先決條件。
(六)詢問類
政務微博詢問類言語行為的語力點是政府通過提問想向群眾獲取某些信息或行為。政務微博平臺一般運用這類言語行為主動向群眾求取信息,而在回應網友時一般很少使用提問的方式,所以,政務微博詢問類言語行為中主動性行為居多。
(13)從吃穿看改革開放40年,關于服裝,你有什么樣的記憶?
(新浪微博“共青團中央學校部”2018年11月29日10:25)
(14)誰家的爆米花撒在窗外了?
(新浪微博“中國天氣”2018年11月29日20:49)
例13借助反問句總結服裝背后的社會發展歷程,例14通過俏皮的提問方式揭示天氣的變化。從這兩例我們可以看出政務微博詢問類言語行為采用疑問句的形式向網友提問,其表面目的在于詢問相關信息,但實質是通過這種提問與回答形成互動。而真正以尋求信息為目的的言語行為多采用闡述或指令類,比如尋人啟事中:“如有線索,請速與警方聯系”采用的就是指令類的言語行為。
(載《傳媒觀察》2019年12月號,原文約8000字,標題為:政務微博語篇言語行為分析。此為節選,圖表和注釋等從略,學術引用請參考原文。本文為國家社科項目“新媒體環境下的海峽兩岸網絡新聞語篇對比研究”(14BYY056)的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林綱,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