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廣告中的女性形象不只是展示廣告主題的途徑,還是深層社會文化的反映。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振、李玉娟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10期發文,通過對430個電視廣告樣本中的人物形象所進行的內容分析,探討了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變遷。統計分析發現,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所占比例相較以往有明顯下降;女性職業身份呈現多元化趨向;以女性為招攬和物化的現象逐漸減少;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在電視廣告中大放異彩,開始沖破傳統社會分工和角色定型。但電視廣告對女性外在形象的片面強調依然十分明顯,廣告主和廣告制作者依然習慣于從男性視角出發塑造女性形象,在強調女性身體特征的同時,忽視了其內在價值。
伴隨女性消費時代的到來,女性的消費能力和社會地位都有了明顯提高,而電視廣告中呈現的女性形象是否隨之發生了變化?這些新變化又反映著哪些易被忽視的社會現實?研究者運用內容分析法,對2013-2015年《IAI中國廣告作品年鑒》中的電視廣告作品進行量化把握。為保證樣本的全面性和典型性,研究者對微電影等無法進行縱向比較的廣告樣本進行了剔除,最終得到430個有效樣本。
為了對每則電視廣告中的女性形象相關信息進行全面把握,研究者選擇了電視廣告類型、廣告中人物形象性別、廣告的旁白、角色的年齡、角色的職業、角色的暴露程度、角色的特寫部位、角色出現的場所以及性別歧視情況等作為變量,進行了分析統計。
一、形象比例:數量占優與話語受限
依照廣告對象將電視廣告分為食品飲料等六大類型。分析統計后發現:食品飲料類電視廣告占樣本總數的27.4%,商業服務類占22%,服裝美容類占18.8%,機械電子類占16.8%,家庭用品類占8.14%,而廣告數量最少的是藥品保健類型,只有6.74%。
在此基礎上,對各條廣告中所出現的男女形象及其比例進行了統計。430個樣本中,14.42%的廣告(62個)中沒有出現任何人物形象,單純出現女性人物形象的廣告有28.37%(122個),單純出現男性人物形象的廣告占19.30%(83個),既出現女性又出現男性人物形象的樣本比例為37.91%(163個)??傮w上看,女性人物形象的出現幾率比男性高出9個百分點。
總的來說,廣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主要使用在家庭用品類別、服裝美容類別和食品飲料類別上,比例分別為:45.71%、41.98%和27.97%。顯然,家庭用品和服裝美容產品與女性的社會角色密不可分。家庭用品廣告中的賢妻良母在家中打掃衛生、準備飯菜,以家庭好幫手的身份推薦產品,以此促進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服裝廣告則經常出現一群年輕女性手提購物袋、笑意盎然地穿梭于各大商場展區。美容廣告中,出現的也都是五官精致、年輕貌美、穿著性感的年輕女性。相比較而言,廣告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多出現在藥品保健類廣告中,所占比例為41.38%,其他廣告類別中出現男性的比例均較低。
所有樣本中,僅有5.82%未使用旁白,使用女性聲音者占比為27.44%(118個),而使用男性聲音者則高達54.65%(235個),同時使用男、女聲的比例為12.09%(52個)。由此可見,男聲依然是廣告旁白中的主流。
具體到各個廣告類型,除了服裝美容類別之外,其他所有類別廣告中男聲旁白所占比例都遠超女聲。女性角色在服裝美容類別的電視廣告中更多充當主角,所以女聲旁白的運用相應較多。在商業服務類別、機械電子科技類別和藥品保健類別的電視廣告中,使用男性聲音的比例都超過一半。這三類產品的主要消費群為男性,使用男性來敘述產品特性及品牌故事更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相關廣告中雖然也經常出現女聲,但內容通常只是提出問題、表達對男性的關心或稱贊,崇拜、討好的語氣屢見不鮮。
雖然家庭用品類別廣告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使用比例達45.71%,但是女性聲音作為旁白的卻只有34.29%,其他產品類別廣告也不同程度存在這種倒掛現象。對具體的廣告內容進行回顧就會發現,男性角色在解決問題上具有絕對決策權。大部分廣告中都會由男性告訴女性應該怎么使用家具、挑選家務用品。女性角色在選擇服裝甚至美容產品時也會詢問男性意見,而且往往以男性角色的看法為準則。那些同時運用男、女聲旁白的廣告中,女性角色往往會為自己所遇到的困境煩惱,而男性角色則會提出有力的解決方法。在這種情景中,女聲旁白雖然輕柔卻成了脆弱與迷惑的代表,而雄厚有力的男聲旁白則成為權威與智慧的化身。
二、角色特征:獨立姿態的逐步提升
女性在電視廣告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與男性角色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差別?為了更好回答這一問題,研究者對樣本中出現的人物形象進行了進一步篩選。剔除在電視畫面中出現時長不足1秒,以及缺乏明顯角色特征的人物形象之后,共整理出廣告人物形象257人次。其中男性人物形象104人次,占比為40.47%;女性人物形象153人次,占比為59.53%。由此可見,近年來女性形象在中國電視廣告中的使用依然受到青睞。
為得到更全面的信息,研究者將結合年齡、職業、出現場所、特寫鏡頭及性別觀念等方面的數據,對不同廣告類型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分析。
(一)年齡
統計發現,153個女性角色中年輕女性形象有132人,所占比例高達86.27%;而104個男性角色中年輕男性形象只有63人,所占比例為60.58%。同時,使用中老年女性形象的比例(3.93%)也遠遠低于同年齡層男性(21.15%)。這一差異并不令人意外,由于電視廣告是以視覺作為基本要素的傳播媒介,年輕貌美的女性形象無疑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視覺沖擊,自然更受廣告主的青睞。
(二)職業
單純從廣告畫面中呈現的視覺信息來看,有48.29%的廣告人物形象無法辨別其具體職業。但我們仍然可以發現,電視廣告中出現的女性職業種類要多于男性。在傳統的家庭主婦和文秘之外,電視廣告中的女性人物也在扮演著科教文衛專業人員等“高層次”角色,但領導及管理者的人物形象依然主要是男性來扮演,男性代表權威的局面仍然存在。廣告中與鍋碗瓢盆等一起出現的依然是家庭主婦,“家庭煮男”則并未出現。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理念依然主導著電視廣告中的角色分配。
(三)出現場所
對電視廣告樣本中人物形象的出現場所進行分析,27.8%的女性人物形象出現在家庭情境之中,不少人正在從事家務。而出現在家庭的男性形象雖然也達到了23.8%,卻幾乎無人在承擔家務。出現在娛樂場所的女性形象占16.34%,超過工作場所13.71%的占比。而與此存在明顯反差的是,出現在工作場所的男性形象比例則達到了25.96%。上述數據說明,女性出現的場所不再集中于家庭,女性以家庭主婦為形象的角色定型也得到一定程度改觀。但從根本上而言,男性養家、女性花錢的社會固有觀念并未得到根本改變。
(四)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是電視廣告畫面信息的焦點,研究者選取了鏡頭停留于女性身體部位的時間超過3秒的特寫畫面進行分析。在滿足要求的全部175處特寫鏡頭中,臉部特寫占65.1%,手部特寫占26.3%,胸部特寫占4.0%,腿部特寫占2.9%,臀部特寫占1.7%。
總的來說,電視廣告中特寫鏡頭較多地與女性角色著裝的暴露部位結合起來,在女性身體部位與產品特性之間形成嫁接。如在服裝美容類別中,鏡頭往往會追隨女性的誘惑性身體動作,緩緩展示性感身體曲線。但是也不乏將美女元素與毫無關聯的商品強硬拼湊的現象,這也說明,不少廣告制作者還是習慣于直接利用女性身體對受眾產生“視覺沖擊”,以此招徠消費者。另一方面也說明,電視廣告依然把女性置于男性批評審視的目光之下,使女性永遠處于被看的地位,永遠處于對自己身體的焦慮中。
(五)性別觀念
參照劉伯紅等人提出的性別歧視標準,研究者對樣本逐個進行了性別觀念評分。具體為有性別歧視情況的評負分,表達了性別平等觀念的評正分,中性(不含性別意識)的評0分。對全部樣本分析后發現,存在性別歧視的電視廣告有50個,占比為11.62%;性別平等者39個,占比為9.07%;中性者341個,占比為79.31%。性別平等和中性的電視廣告比例達到88.38%,反映了近年來我國社會女性權力逐步提高,男女平等的意識在大眾中廣泛傳播并得到認可。但是有性別歧視傾向的電視廣告仍然占據一定比例。
在39個表現出性別平等的電視廣告中,正視女性在工作上的貢獻的有6個,重視女性獨立及自主角色的有19個,突破兩性性格定型及行為模式的有11個,讓兒童理解多元化男女特質的有3個。這些廣告反映了女性在新消費思想下日益獨立的姿態:女性的職業愈來愈豐富、對美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艷麗的外表,女性的自信也不再源于男性的評判,女性有著自己的職業追求及品位喜好,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掌握選擇權。
三、發展態勢:沖破定型與陷阱仍存
通過前述各維度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性別定型已發生改變
總體來看,與以往的類似研究數據相比較,近年來電視廣告中的性別定型問題已經得到明顯改觀。男女角色在不同類型電視廣告中均有改變。女性角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機械電子類型廣告中,而服裝美容中男性特性也受到重視。結合男性對穿著美容的產品訴求,廣告中運用的男性角色也在增多。女性雖然依然無法跳脫家庭和廚房的束縛,但也已經開始走向社會公共場合,成為剛柔并濟的職場中堅力量。
(二)女性獨立自主形象正在增強
敢做自己、沖破束縛是近年電視廣告中女性新形象極力彰顯的主題。比如某則整形廣告就塑造了三個打破世俗眼光、選擇做自己的女性形象,強調女性要“做自己最美”。在其他類型產品的電視廣告中,也出現很多個性張揚而又不失女性質素的職場女性,和經濟獨立不依靠男性、外表美麗又兼具自信與智慧的女性。不難看出,電視廣告中的女性角色開始逐漸突破社會對女性角色的傳統定位,追求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等正開始作為女性形象的全新維度出現。
(三)對女性外在形象的強調依然明顯
雖然女性形象在電視廣告中的呈現比例相較之前有所下降,但整體而言,廣告中運用美女給消費者營造心理暗示和物化聯想的傾向依然明顯。對于男性而言,廣告中的女性形象更多地只是作為一種欣賞或把玩的對象而存在?!懊琅笔且粋€被男權主義意識形態“召喚”的建構性概念,也是一個以男性為審美主體的美學概念。對于女性而言,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者激勵她們追求外在美的同時,也讓其掉入了忽視內在修養的陷阱。
歷時性分析的結果表明,電視廣告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現出積極正面的變動趨勢,但其對女性外在形象的片面強調依然十分明顯。電視廣告所傳達的豐富聲畫信息,為社會大眾營造了一個獨特的鏡像世界。它不僅能夠強烈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還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關于性別形象的社會認知。廣告主和廣告制作者應當意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在電視廣告中呈現更接近社會真實的性別形象??紤]到受眾廣告素養的整體提升,對社會真實的回歸或許將贏得更多受眾的理解與贊許。
(載《傳媒觀察》2017年第10期,原標題為:對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分析,作者:劉振、李玉娟,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圖表和注釋等從略,學術引用請參考原文。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4C0717的階段性成果)